巴別-重新的叛逆(創10:1-11:26)
創10:1-11:26 創世記第十章記載了挪亞三個兒子所產生的後代或民族名單。閃的後裔大致上是亞洲的民族,雅弗則是歐洲民族之始祖,而含的後裔則是非洲和部分近東民族。各族的分佈部分地是根據他們的方言,因此描述的是巴別塔事件中人類口音變亂後各族四散的分佈情形。 在含的眾兒子中,迦南是後來迦南地上不同民族的共同祖先。正如在上一段的分析文章指出的,迦南大部分的後裔,在隨後的年代中,在宗教與文化方面均發展成非常邪惡的民族,終於在約書亞的年代遭到神嚴厲的審判。 此外,在閃和含的後裔中,各有一人是和巴別塔的事件有關的。 閃生了亞法撒,亞法撒生了沙拉,沙拉生了希伯。希伯生他的長子時,為他命名法勒,就是分的意思,因為那個時候,人開始散開四處分地而居。另一方面,我們知道人類在洪水後一直都過著群居的生活,直到了巴別塔事件後人才散開全地。因此,從閃的族譜上,我們知道巴別塔事件是發生在洪水後的第三代之時候。 在含的後代中跟巴別塔事件有關的是寧錄。他是含的孫子、古實的兒子。跟上文的希伯年代相約,都是洪水後第二或第三代的人物,時間上大概亦在巴別塔事件前後。 據創世記所記載,寧錄不但是一個建城者,他也是一個王國的建立者。他建立的第一個王國位處於包括巴別的示拿地。巴別即巴比倫,乃巴別塔事件發生之地。 寧錄在建立了位處示拿地的王國後,他再到了亞述一帶之地建立另一個王國,並且建造尼尼微等古城。 歸納以上的觀察,可以推測得到有關寧錄的事蹟:他生於洪水後第二代的時期,曾經在示拿地稱王,並且建立了一個王國,但當在他王國境內的巴別地發生了巴別塔事件後,天下人民四散,寧錄於是離開了巴別地,遷到了亞述一帶之地,建立他的另一個王國。 這個重建的背景很能幫助我們理解寧錄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所謂「英雄」與「英勇」,指的可以是正面的勇士和勇猛,也可以是負面的兇狠和殘暴。我們知道寧錄是一個王,不是一個獵人,所以「獵戶」這詞所形容的,也可能是負面的獵取和壓搾。若取以上負面的意義,「在耶和華面前」意思乃是目中無神、恣無忌彈、無法無天。 當時全體人類仍然聚居一處,寧録極可能是他們的領袖,他們遷移到了示拿地的巴別,寧錄便在那𥚃稱王,建立包括當時全體人類的第一個王國。可是,寧錄乃是一個極兇殘的暴君,他在神面前無法無天的邪惡,為他換來遺留在歷史上的一個傳奇性惡名。 整體人類可能是在寧錄的統領下漸漸陷入罪惡之中,但也有可能寧錄只是反映了當時世代普遍的邪惡現實。不論如何,在巴別地所發生的巴別塔事件,乃是人類在洪水後重新的大規模叛逆。究竟在巴別塔事件中發生的是什麼事? 在創世記第十一章的記載中,有三項要素特別明顯。 首先,人類當時仍然聚居在一起,他們一起向東遷移,他們一起在示拿地停留下來,他們一起要建造龐大的巴別城,以建立一個宏大的人類王國。這清楚地與神吩咐人的命令背道而馳。神的吩附是要人散居全地,代表神管理好大地,而非集結人口以鞏固、加強人類王國的實力。 這便牽涉到第二個重點:人在大地上的位分問題。人原本是創造主在地上執掌管理權柄的代理,因此,他專崇及宣揚的,是他所代表的背後的神權,而非他自己。但在巴別塔事件中,人類透過宏偉的工程所要傳揚炫耀的卻是人類自己的名。這舉動乃是一種叛逆-作為代理者的人,拒絕了自己代理的身分,進而自我提昇至要成為大地主人的地位! 巴別塔事件顯露的叛逆,不單單在於人拒絕他代理者的身分,人甚至拒絕他作為被造物的位分-他要把巴別塔建造成塔頂通天!這不純綷是炫耀人的建築技術,更是要直接挑戰創造主的超越性!天一向被視為唯獨屬神的境界,但人要藉巴別塔直登此境,要與位居天上的神看齊,直接挑戰創造主與被造物之間的無限分界! 巴別塔事件簡直就像是伊甸園中墮落事件的重現!它們似乎都標示著歷史剛剛開始便遭受嚴重挫敗的事實。首先,兩者都發生在一個新天地的開始時刻:伊甸園事件是發生在剛剛被創造的全新大地上,巴別塔事件則發生在經洪水洗刷後的更新大地上。再者,兩次叛逆事件都反映了人拒絕他的被造位分,要僭奪唯神獨有的特權:在伊甸園中人要取代永恆中獨存的神,自作善惡判斷的終極標準。而在巴別塔事件中人要登上神所處的境界,並要與神看齊。 這是一個非常可悲又可怕的歷史發展,距離洪水事件只有兩、三代的時間,人類已經從敬虔的第一代-挪亞淪落到如今這個地步。這是否顯示了這乃是歷史的必然結局?是否表明了彩虹之約的失敗?不錯,神揀選了閃,但對於普世的重新墮落,揀選閃族對此又能起得了什麼作用?在彩虹之約的自我約束下,眼見人的罪惡本性再次泛濫,神又能夠作何回應? 答案是:神變亂了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語言彼此不通,在無法溝通下,他們只有停止了巴別城與巴別塔的建造。並且既然已經無法互相理解,聚居一起也已經沒有什麼作用了,於是他們便各自離開,分散全地,在各處逐步形成不同的民族與國家。 不錯,在彩虹之約的自我約束下,神不能再次執行全球毀滅性的審判,但神卻用另外的辦法制止了人類原本已經失控的叛逆發展,藉限制人類先天的能力,來減少他們因此能夠帶來的破壞,以阻止人類盲目瘋狂地向滅亡沉淪上直闖。 事實上,在創世記第十一章有關閃族後裔的族譜上,我們也發現到神為阻止罪惡完全失控而運用的這個策略。若果該族譜中人物的壽命反映了同代人平均的壽命,那麼我們可以發現到兩次人類壽命的突減,而兩次都發生在整個人類完全叛逆的年代: 洪水的年代-彩虹之約保證下,神不會再施行全球性的毀滅審判,但人類的壽命卻突然減半:由洪水前九百多歲降至洪水後五百多歲。 巴別塔的年代-除了變亂口音外,人類的壽命也由五百多歲突然減半成為二百多歲。 洪水後的歷史,由一次大規模的叛逆事件作為敍曲,而神雖然作出相應的回應行動,但人類犯罪的程度只是受到限制,人的叛逆本性卻沒有絲毫改變,一切顯示的似乎仍然是暗淡無光的歷史前景。有什麼東西可以為歷史帶來一個轉機? 答案乃在閃的族譜中:閃的族譜並不是完整的,相反,它只是片段的,只指向他拉的直線血源發展。他拉是誰?他就是亞伯蘭的父親。從亞伯蘭開始,神、人相交的歷史將邁進一個新階段,一切對未來的盼望將要全部植根於亞伯蘭身上! 因此,洪水後的歷史雖然是以挫敗開始,但它仍然是指向充滿盼望的未來的!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