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亚书 1-39章大纲     请在此进入:分裂王国君王表

1:1-31 向一个叛逆之国所发的起首信息

审判计划之揭露:

  • 2:1-5:7 对余民的祝福及葡萄园之歌
  • 5:8-30 对这个国家的审判

 

6:1-13 以赛亚的蒙召

历史插曲 – 叙利亚‧以法莲战役:

 

9:1-7 弥赛亚年代 – 和平之君

9:8-10:34 对以色列及亚述的审判、及对余民的保守

11:1-12:6 弥赛亚年代 – 苗裔

审判的神谕:

 

神对未来的计划:

 

降祸的神谕:

 

34:1-35:10 末后的胜利及盼望

历史插曲 – 希西家的统治:

  • 36:1-37:38 西拿基立的入侵
  • 38:1-39:8 希西家患病及米罗达‧巴拉但的使团到访

 

以赛亚书简介

以赛亚书在希伯来圣经中属于后先知书,但在其他版本的圣经中,以赛亚书是旧约大先知书中的一卷。

请在此进入:分裂王国君王表

以赛亚是在乌西亚(即亚撒利雅)作王晚年时被召,开始他先知的事奉。他作先知的时间非常长,其间经历了约坦、亚哈斯、及希西家的时代,他在不同的时间分别领受了不同的信息。

第一至三十九章主要是有关神将临的审判, 但第四十至六十六章则主要是有关对审判后重新建立的应许。因着内容主旨的改变非常明显,所以对以赛亚书的研读,一般都会把这卷书分成两部份。

以赛亚书: 第一至三十九章

在这部份的开首,先知记述了他如何被神呼召作先知。他看到神坐在宝座上,这显示了神对全地的主权,成为稍后章节中向以色列以外的列国宣布审判的基础。

以赛亚领受的起首信息,是指出以色列是叛逆的子民。整个国家被形容为一个葡萄园。在这比喻中,这个葡萄园没有按照所期望的结出果子,这象征了这个国家没有活出作为神的选民所应活出的生命。因此,审判必至。可是,在多数的叛逆之民中,仍然存在少数的忠心之仕,神应许保守他们,并在审判过后重新祝福他们。

叙利亚‧以法莲战役

在以赛亚书中记载了两段历史插曲,它们都为这卷书引入重要的主题。第一个插曲是在亚哈斯时代所发生的叙利亚‧以法莲战役。公元前第八世纪期间,亚述在提格拉毗列色三世下势力发展迅速,为了要抵抗正逐步强大的亚述,亚兰和以色列结盟,并邀请犹大加盟。亚哈斯拒绝,然后两王联军攻打犹大,企图推翻亚哈斯而另外扶植一位傀儡君王。

以赛亚前往见亚哈斯,向他保証神必定会保护犹大。神给予「以马内利」的征兆,以作保証。这个征兆大概是指亚哈斯时代的某个婴孩的不寻常的诞生。可是,这征兆在两约中间时期却发展成为一个描述基督为童女所生的预言。

亚哈斯并没有信靠神的保护,相反的,他向亚述求援。以赛亚宣告,亚述须然在短期内解决了亚哈斯的困难,但长远来说,亚述本身将会成为一个对犹大来说更大的困扰,先知预测亚述的入侵和所带来的破坏。

「儿子」的应许

不过,纵然在亚述将要入侵这阴影下,以赛亚深信神仍然手握历史的钥匙。先知远望神所应许的一位「儿子」,这个儿子的主题乃是由「以马内利」的微兆发展出来的。这位儿子将会被称为「和平之君」、甚至「全能的神」及「永在的父」!他将会是从大卫之父耶西而出的枝条,他将坐在大卫的宝座上,以能力与威严治理全地。这些远景清楚地超越了亚哈斯当时所面对的历史处境,而是指向遥远的未来,就是当神在地上建立衪的秩序的时候。这些在稍后的年代中发展成弥赛亚时代的观念。

西拿基立的入侵

以赛亚书所记载的第二个历史插曲是亚述王西拿基立的入侵,这事件发生在希西家的时代。自亚哈斯以来,犹大已经成为了亚述的藩属国。希西家计划反抗亚述,结果亚述大军不久后便兵临城下。尽管希西家作出多项备战的准备,但犹大仍然远远不是亚述大军的对手。

就在这时候,以赛亚向王保証神必保护犹大。希西家并不像从前亚哈斯的不信,相反,他信靠神的拯救。结果,神在一夜之间击杀亚述全军。这个历史插曲为亚哈斯和希西家这两位王造成强烈的对比,并且清楚地展示不同的决择导致何等不同的结局。可是,纵使希西家作出了信心的交托,他在另一件相关的事件上却作了一件愚蠢的举动。

神从亚述的入侵之中拯救了犹大后,希西家却病倒了,但神却答允了他的哀求而加增他十五年寿命。于是来了一批巴比伦的使团,祝贺他的病愈。希西家却愚蠢地向这些巴比伦人展示他的财富!以赛亚因此责备他的愚蠢,并且警告,他们今天所看到的,他们不久后将会来抢夺!这事件把以赛亚书的内容信息转接到四十至六十六章,这后半部份的主题主要是在巴比伦被掳的背景上应许将来的重建。

转到:以赛亚书 40-66章


Comments

以赛亚书 1-39章 — No Comments

Leave a Reply

HTML tags allowed in your comment: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