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浩劫与方舟代赎 (创7:1-8:19)
创世记只用短短的几节经文便交待了挪亚建造方舟的情形,但是事实上,建造的工程非常浩大。方舟的体积非常巨大:长438英尺、宽73英尺、高44英尺。先不说古代的技术如何能够制成如此巨大的木制结构,只消想想挪亚一家八口如此小的人手,如何能够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这已经是一个很神祕的事情。或许他们曾聘请其他人手或工匠协助,但我们对此没有任何资料。
要完成这项浩大的工程,所需的时间必定非常的长。神曾宣告纵然人性已经全属血气、地上已经全是强暴,但人仍然可以有120年的时间。这大概便是挪亚建造方舟的时间,亦是他向普世的人发出警告的最后机会。
120年的时间并不短,事实上人若要临崖勒马、在灾难来临前及时回转是仍然有很多的机会的。但正如他的曾祖父以诺在世时的情形一样,挪亚在120年之间不断发出的警告,同样是起不了任何改变。人们仍然是不信、甚至耻笑挪亚建方舟的行动,他们继续犯罪、完全没有任何悔意。结果,120年漫长建造方舟的时间过去了,方舟终于完成。在人们嬉笑声中,挪亚一家和所有一对一对的生物都进入了方舟内。然后,洪水终于来临,洪水的出现并不是突然发生的,有关它要来临的警告已经被宣告了整整120年之久!只是人们从来没有聼进耳中,结果普世的人在惊谎混乱中被洪水毁灭了。
洪水的审判反映了人原本从神所领受的形象和承担之责任的关键性。人被造时是被赋与神的形象的,因此人在被造的大地上代表神管治万物。在创造之初大自然对于人来说是友善的,因为大地服在人的治理权柄下,听命于人、并效命于人。
可是,罪破坏了这种人与地的关系。罪是人性中善良本质的亏损,因此,罪恶越大,他里面善的本质越被破坏,他便跟至善的神越不相似。随着逐步丧失神的形象样式而来的,是人亦逐步丧失对大地的治理权柄。
当亚当在伊甸园中的善恶决择上选择叛逆而堕落后,神在宣布刑罚的同时亦宣布了雏形的救恩。在人里面神的形象虽然受到了破坏,但在救赎的应许中它得到某种程度的修补。所以,大地虽然不再像从前那样对人完全的友善,虽然地上会生出荆棘和蒺藜来,虽然耕作变成一种苦差,但经过汗流夹背的辛劳后,人仍然能够从地里得到养生的所需。人对大地的管治权柄虽然受到亏损,但仍然没有完全丧失。
但人与地的关系在该隐身上进一步恶化。该隐所犯谋杀亲弟的罪行非常严重,以致他完全丧失了与神的相似性。在该隐身上已经不再残留任何神的形象和样式,他对大地的管治权柄亦随之完全失去。所以地不再为他效劳,他种地,地不会给他任何收成,该隐必须在大地上飘流一生。可是,神并没有立即施行该隠该受的刑罸-以命偿命的死刑,神宣布的是一种缓刑。虽然从此一生流离飘荡,但是该隐仍然被允许可以在大地上继续存活。
人与地的关系最后完全的破裂是发生在挪亚的时代。洪水前的世代之罪恶已经达到无法无天的地步,到了这个阶段,原本是管治大地的人至此竟然连在大地上存活的权利也被神耻夺!这是一件极其可怕、亦极其可悲的事情。试想想:没有灵性、没有意志、被人管治的禽畜尚且有权利生存于大地上,但位份处于被造万物之高峯的人类,原本是大地之管家的人类,竟然连在大地上存留这个权利也失去!
说到禽畜,牠们也跟人类一样在洪水的审判中覆没,这并不是牠们的错,因为牠们根本没有犯罪的意识能力。牠们的毁灭,完全是受到人类罪行的牵连所致。就正如一个国王是一个国家的代表,他的决定和他的行动往往都影响着整个国家内的人民之祸福。同样地,作为大地上受托的管家,人的所作所为亦关系著万物面对的命运。人滔天的罪恶换来灭世的灾难,而除了在方舟内被保存留种的,一切的生物都被牵连入内与人同时面对这埸毁灭审判。我相信,将来人要向神交待的,不但是己身所犯之罪,也虽为把灾劫牵连到万物身上向神负责。
在方舟内被保存留种的一切生物,都是一对一对的。每种洁净的生物一共有七对,不洁净的只留一对。可是到这一刻为止,我们仍然未清楚是什么厘定洁净与不洁。完整的洁净规条是要到了摩西的时代才在西乃律法中颁布。因此,在挪亚那么远古的年代,我们很难确定当时的洁净观念究竟已经成形到什么程度。
可是,在方舟内各种被保存的生物之间作出这种区分,郤对当时的历史处境很有意义。洁与不洁的区分是属灵群体能够保守其忠诚敬虔的关键。洪水前的世代罪恶失控的导火线,是原本是敬虔的塞特族群不再重视他们圣洁的身分,与邪恶的该隐族群通婚。这种跨越族群的婚姻导致原本分别为圣的属灵群体被世界的罪恶同化,失去了他们独特的存在功能。
因此,洁与不洁、及其象征的道德上的圣洁与罪恶之区分,关系着人类未来的成与败。人类要有一个新的未来,必须要重新持守与世界有别的圣洁,不能重蹈洪水前塞特一族之覆辙。
我经常在想,挪亚一家在方舟内一年多的时间是什么样的一种经历。我发现到,方舟在洪水事件中似乎带有替代性救赎的意义。
首先,要拯救挪亚一家、或是要在洪水灾难中保护他们一家,神大可把他们从大地上接走,在洪水过去后再把他们送回地上,这不是比方舟之法更简单直接得多吗?事实上,以方舟来保存生命这方法其实非常笨拙,绝对不是最有效率的途径。但神为何仍然选择这方法?我想关键原因是:方舟展示了神拯救人类的篮图。
在方舟的拯救方法下,挪亚一家其实并没有逃离审判的场景,某种意义下,他们是经历著审判中的狂风暴雨,只是这种经歴是间接而非直接的,因为他们是被保护在方舟之内。亲身直接经验神可怕的愤怒的,是方舟,不是挪亚一家。
这便开始了神拯救人类的典形原理-替代性的救赎。在神的审判下,没有人能够逃离神的愤怒,甚至挪亚一家也不能。挪亚「在他那个世代」中是一个义人,即是说,他的义是相对性的,归根究底他仍然是一个罪人,按照绝对的公义而言,原是应该被包括在洪水要毁灭的范围中的。
可是,纵然是罪人,但毕竟挪亚是一个与神同行的敬虔之罪人。方舟替代了挪亚及他的一家去亲身担当了神在审判中可怕的刑罚,方舟的确真实地在洪水中浮沉起伏,直接经历著狂风的吹打和巨浪的扑击。
挪亚一家为何能够被保存?神的恩典是不消多说的了,但同样重要的是人的信心。在建造方舟的漫长岁月中,挪亚承受着人们对他的嘲弄,他必须坚信神所宣布的洪水将来必会来临,这是一项长年累月的信心持久战。
到了进入方舟内,在洪水中浮沉的一年多之间,虽然说是被保护在方舟之内,但是这仍然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经历。例如:偌大的以木材制成的方舟,是否真的能够承受竟然连世界最高的山峰也淹没了的洪水之冲击?这么大规模的洪水造成的波浪,不难想像会有多厉害,在摇晃不定的方舟中绝对不是说笑的事情。尤其重要的是方舟甚至不是一艘船,它只是一个巨大的盒子,并没有装置所有船只都会设有的舵!所以挪亚甚至没有方法控制方舟飘流的方向。方舟不是航行在洪水之上,而是在洪水上不受控制的飘流。挪亚没有舵可掌,惟一可以㧓紧的是神的承诺。他必须把信心投向神之上,完全把他一家的生命交托在神的手中。
在方舟的拯救中,展示了神将来在历史中救赎的所有重要元素:替代性的受刑、被救赎者被覆蓋在救赎者内、及被救赎者对神救赎的信靠。这一切不正正就是十字架救赎的原理吗?
Comments
洪水浩劫与方舟代赎 (创7:1-8:19) — No Comments
HTML tags allowed in your comment: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